关于鸡的诗歌

生肖中鸡的诗歌,早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便有“鸡栖于埘“”鸡栖于桀”“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些表现;爱国诗人屈原在楚辞《ト居》中,也提出过“将与鸡鹜争食乎”的问句。虽然这些还不能说是专门咏鸡,只是一些烘托而已,但却已开咏鸡诗篇之先河。真正咏鸡的诗歌,是南朝乐府民歌《华山畿》,歌中忧伤地问道:“长鸣鸡,谁知侬念汝,独向空中啼!”

唐诗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座高峰,咏鸡诗句与诗篇为数众多。作家王美春发现《全唐诗》诗题中含“鸡”字的,共有50项,诗行内含“鸡”字的,共有1073项。《全宋诗》诗题中含鸡”字的,共有275项,诗行内含“鸡”字的,共有5059项。同时古诗咏鸡,常常是“鸡犬”二字连用,这两种生肖物经常联袂,但唐诗诗题并没有鸡犬连用的,诗行内却有108项;宋诗诗题中仅陆游有题为《鸡犬二首》,诗行内则发现有548项。宋代以后,咏鸡诗篇也有不少,如明代唐寅就有《咏鸡诗三首》,清代袁枚也有《鸡》诗,他们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

古诗咏鸡,有些是以鸡的意象,作为自然景物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皆是。有些则以鸡作衬托,抒发诗人的情感。如曹操的《嵩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有一首《咏鸡诗》:“鸡叫一声,鸡叫两声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扫退残星与晓月。”借咏鸡抒发其登基时的豪迈气概。有些诗明为咏鸡,实际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南朝乐府民歌《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愿得连暝不复曙,一年都一晓。”与其说是咏鸡还不如说是写诗人的心境。宋代陆游的《老鸡》:“老鸡臃肿不良行,将旦犹能效一鸣。难下糠粞幸不乏,何妨相倚过余生。”看似在写老鸡的行动不便,实际上是在写人。清代袁枚的《鸡》:“养鸡纵鸡食,鸡肥乃烹之。主人计固佳,不可使鸡知”则是表达诗人对鸡不幸命运的同情。

在农耕时代,鸡是六帝之一。雄鸡司晨报晓,母鸡下蛋解雏,鸡又是祭祀之品;古人还从雄鸡好勇斗胜的天性,培养出种斗鸡游戏,深受民间喜爱。有人研究过,斗鸡这种游戏至迟在周代即已形成,当时已设有专人饲养和训练斗鸡;到了汉代,这种游戏更为普遍,起初是宫廷贵胄们消遣娛乐的方式,后来渐次传入民间。古代还专门选育斗鸡品种,讲究饲养方式,训练打斗技巧,务求必胜。因此在文人赞美的“鸡有五德”中,除了文仁、信三者,还有武和勇。历代诗人对斗鸡的吟咏颇多,他们从鸡的形态、毛色、动作等各个角度来讴歌,留下了很多诗篇。

不过,对于生肖鸡的歌颂,还是以雄鸡啼鸣报时为主,称鸡为“长鸣鸡”。东晋诗人湛方生,有一首《长鸣鸡赞》,赞美晨鸡啼而有信,鸣不失时精心妙觉,独晓冥冥;风雨如晦,不愆其鸣。

这首赞诗是作者对生肖鸡的夸奖。鸡司晨相当细心,它的感觉也相当奇妙,在茫茫黑夜里,居然能感觉到天快亮了;即使是昏黑的风雨之夜,也不会改变打鸣的时间。这种生物钟真正神奇,人类简直自愧弗如,所以与鸡早早地交上了期友。

自从“斗鸡”游戏普遍开展以来,曾经留下很多作品。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玚(177-217),就写过一首《斗鸡》,描写了斗鸡活动的全过程一一

成成怀不乐,无以释劳勤。兄弟游戏场,命驾迎众宾。二部分曹伍,群鸡焕以陈。双距解长绁,飞踊超敌伦。芥羽张金距,连战何缤纷。从朝至日夕,胜负尚未分。专场驱众敌,刚捷逸等群。四座同休赞,宾主怀悦欣。博弈非不乐,此戏世所珍。

这首五言古诗斗鸡篇,真实地再现了古代斗鸡活动的场景。诗中说:人们在一天辛勤劳作后,无以消除疲劳,心里闷闷不乐。便邀约兄弟伙驾着马车到游戏场去,接上宾客去看斗鸡。 斗鸡场上参加搏斗的双方,阵势分明,都摆出必胜的架势。参加决斗的鸡,双方都作了一番打扮,焕然夺目。斗鸡一开始,就把鸡脚上的长绳一解,威风凛凛的雄鸡,直向敌方飞踊而去,大有压倒对方之势。它们张开附有芥末的翅膀,跃起带有耀眼金属护腿的爪子,扇动缤纷绚丽的毛衣,从朝至タ,连续战斗,未分胜负。双方比赛后产生的胜者,再作一次专场打斗。胜鸡刚传捷报,气势雄壮,啄得对方落败而逃。这时四方观众,都盛赞胜利的一方,宾主都感到十分欢悦。诗人连说这种博弈,并没有什么不好,而且得到很多快乐,所以世人都喜爱这种游戏。

才高八斗的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次子,曹丕之弟,也写过一首《斗鸡篇》

游目极妙伎,清听厌宫商。主人寂无为,众宾进乐方。长筵坐戏客,斗鸡观闲房。群雄正翕赫;双翘自飞扬。挥羽激清风,悍目发朱光。嘴落轻毛散,严距往往伤。长鸣入青云,扇翼独翱翔。愿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场。

这首五言古诗,是曹植偕同门客幕宾等人,观看斗鸡的盛大场面。诗中描述说,在听觉上早已厌烦了音乐歌舞的宾客和主人,百无聊赖,不知以何种方式娱情抒怀,于是让宾客们观赏一种新奇妙技,看一场斗鸡表演。大家走进斗鸡场时,只见长长的筵席摆列齐整,满座都是观看比赛的看客,他们的目光聚焦到宽敞的斗鸡场上。只见那些斗鸡,一个个雄赳赳、威凛凛,扇着翅膀,志在必胜。打斗一开始,斗鸡翘着头尾扑向对方,两只翅膀扇动,拍打起阵阵清风,凶悍的双目露出不可战胜的红光。双方猛烈地啄刺对方,毛羽轻轻地散落一地,一双利爪往往被对方抓伤。最后获胜者一声长啸,直上青云,扇动双翼,显露出一种独立翱翔的气势。诗人接若说,但愿头上抹了狐狸的脂膏的斗鸡,能轻而易举地取得搏斗的胜利,因为再勇猛的斗鸡,嗅到狐狸气味便会不战而怵,这大概就是古人在斗鸡时使用的伎俩。这首诗的作者曹植,当时与曹操、曹丕合称“三曹”,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称他“天下オ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从他这首斗鸡诗亦可证明此说不虚。

南朝梁、陈间的诗人徐陵(507-583),也有一首《斗鸡》诗

季子聊为戏,陈王欲骋才。花冠已冲カ,芥爪复惊媒。

斗凤羞衣锦,双鸾耻镜台。陈仓若有信,为觅宝鸡来。

此诗已近于五言律诗,相当别致。诗的起首,突兀地立起两辈古人,一是纵横家苏秦,曾佩六国相印一是陈思王曹植,才高八斗,思维敏捷。这两辈古人都是驰骋人世的佼佼者,他们立于篇首,皆与斗鸡有关,别有意境。诗中写战斗的花冠雄鸡,发力冲向对方;抹了芥末的爪子,更使对方惊恐不安,不知这是什么气味!斗鸡双方凶狠地啄掉对手身上的锦毛,如同人们被撕破锦衣一样感到差愧。你啄我扯,斗成一副狼狈惨相,几乎不敢面对镜台。它们也许会反思道:早知败得这样惨,该给陈仓那个地方去ー封信,把带有仙气的宝鸡请来,必会大获全胜。诗中似乎借此说明,一个人仅恃武力,只能成为一介武夫而已,所以人オ还需全面发展,文武兼修,有勇有谋。

梁朝诗人周弘正(496-574)的诗题比较特殊,是《咏老败斗鸡诗》

少壮摧雄敌,眄视生猜忌;一随年月衰,摧颓落毛驶。

闲观春光满,东郊草色异;无复先鸣力,空余擅场意。

此诗把斗鸡拟人化,写出一只年老斗鸡的哀叹。诗中说,少说壮时斗鸡雄风震群,只用半边眼睛看待对方,对方就要颤抖,猜不出自己的战法。现在随着岁月更改,年已老了,毛也掉了,秃头茧爪,行动迟钝,不复当年气概。在放养场里,只能闲游徐行,静观春光满目,东郊草色变异;就连领着鸡群打鸣的力气都鸡没有了,徒自余存从前搏斗胜利的回忆。诗人语带沉痛,言外之意是感叹人事由盛而衰,岁月无情,花红不久,诗中明显寄托着作者对岁月流逝的哀叹。

初唐诗人杜淹(?-628)字执礼,京兆杜陵(今陕西长安)人,隋时隐于太山,为隋文帝所恶,谪戍江表。秦王李世民引为天策府曹参军,文学馆学土。太宗即位,召拜御史大夫,检校吏部尚书,参预朝政。他有一首奉李世民之命所写的斗鸡诗,题为《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

寒食东郊道,扬鞲竞出笼。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

顾敌知心勇,先鳴觉气雄。长翘频扫阵,利爪屡通中。

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然百战胜,会是不论功。

清代上海籍诗人曹复元的《缚鸡行》,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

舟人买鸡江岸边,转卖邻舫趁客钱。船头缚鸡船尾杀,釜中汤沸命一霎。岂知杀鸡鸡未殊,惊飞带血乱水凫。舟人脱手空大叫,更有邻舟得而笑。是时张帆舟难旋,公然攘之当面前。吁嗟人事,动多反复。买者垂涎,攘者食肉。

这首杂言歌行,写的是眼前一件小事,反映了一种社会现象。有一船家在江边买了一只鸡,转手又卖给邻船。邻船一面烧水,一面杀鸡,不料鸡未杀死,突然飞了,血溅在水鸭身上,造成一片混乱。杀鸡的船家,放下手中的刀,大声呼叫“鸡飞了”,可是那鸡却被另一支船上的人捡到,他们很高兴白捡了一只鸡,不禁哈哈大笑。失鸡的船主,想要讨回这只鸡,可是风帆已张,船难掉头,那只鸡就当面公开地被人抢走了。这样一件小事,引起了诗人的嗟叹:人间事每多反复,也难预料,“买者垂,掠者吃肉”这种事屡见不鲜。诗人实际上是在鞭挞“不讲理,只讲力”的不公正社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