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狗的科学家和院士

俞建章

俞建章(1898~1980),字端甫,和县历阳镇人。著名的地层生物学家和教育家,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

俞建章教授毕生奉献,成果卓著,有传世著述40 多篇,他是中国珊瑚化石研究的奠基者之一,是世界地质界公认的权威学者。他在总结我国早石炭世珊瑚带分布规律和珊瑚群特征,特别在我国西北、东北地区早石炭纪地层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十年来,他除认真编写教材外,还亲自带学生到野外实习,多年担任本溪等实习队队长,坚持给古生物专门化学生讲课。对培养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不惜花费宝贵心血,并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进修古生物各个门类。他还培养了不少研究生。1980年1 月3 日下午俞建章教授因脑栓塞和心肌梗塞症并发,医治无效,不幸逝世,终年83岁。

杨振宁

杨振宁(1922.10.1-)安徽合肥人。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此外,在粒子物理学方面,在弱作用的强度、费米—杨模型、G宇称、电荷共轭与时间反演不守恒、二分量中微子理论、高能中微子实验分析、中间玻色子的研究、CP不守恒的唯象分析、规范场的积分形式与纤维丛、高能碰撞中的几何模型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统计学方面,在自发磁化强度和临界指数、液态相变的研究与单位圆定理、贝特假设的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成果。凝聚态物理学方面,主要成就有:磁通量量子化的解释、非对角长程序的概念和关于阿哈芮昂诺夫—玻姆实验的建议。

张杰

张杰,光物理和等离子体物理学家 1958年1月31日生于山西太原。1981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物理系,1985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8年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博士学位。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文兰

文兰(1946—),泾县人。1964后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70年毕业。1978年,在廖山涛院士门下攻读硕士学位。1982年,他到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西北大学数学系学习, 1986年获得西北大学博士学位 992年文兰获得了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4年获得国氏博士后奖励基金, 1996年获得陈省身数学奖, 1997年获得求是杰出青年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师昌绪

师昌绪(1918年11月15日—2014年11月10日),出生于河北徐水。金属学家、材料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常委,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顾问。 师昌绪的科研活动涉及冶金学的许多重要领域,其中以物理冶金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在密苏里矿冶学院,他利用锌的蒸气压较高、在真空下容易挥发和氧化的特性,从炼铅所得的锌熔渣中分离锌,最后获得纯度达90%左右的银。当时真空冶金的工作在全世界刚刚起步,他的工作有一定的开创性。

陈永龄

陈永龄,大地测量学家 1910年11月8日生于北京。1939年获德国柏林理工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4年8月15日逝世。 曾任国家测绘局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教授。长期从事测绘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大地测量见长。20世纪40至50年代,出版我国首部测量学大学丛书,计有《测量平差法》、《大地测量学》、《航空摄影测量学》、《实用天文学》。致力于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理论和我国地区地球形状的研究,发现自西伯利亚经过我国东部地区延伸到缅甸和马来西亚半岛的大地水准面上翘带对国家大地网的布设具有指导意义。主持制定我国大地测量法式。1965年制定测量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程的技术方案,测定其高程为8848.13米为世界公认。70年代推动采用卫星多普勒定位技术,初步建立了我国地心坐标系统。80年代建议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并提出研究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的技术方案。2004年8月15日逝世.

金亚秋

金亚秋, 电磁波物理与遥感科学专学专家。复旦大学教授。1946年9月出生于上海市,籍贯江西婺源。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IEEE会士。现任复旦大学波散射与遥感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从事复杂自然环境与目标电磁散射、辐射传输和空间微波遥感定量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提出了自然地表全极化电磁散射的理论建模、数值与成像模拟、特征参数反演与目标重构,形成了“空间微波遥感全极化电磁散射与定量信息”的系统理论;发展了“自然介质矢量辐射传输理论”、及其在地球环境星载微波遥感、探月与深空探测等领域的应用;发展了“复杂背景环境与特征目标复合电磁散射”的理论建模、数值模拟的计算电磁新方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三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蔡睿贤

蔡睿贤, 工程热物理学家。原籍广东台山,1934年2月生于广东汕头。1956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分析复杂总能系统中,创立了比较法,并由此总结出各种总能系统的多种简明定性规律建立了强调正确评价准则的热力学分析学说体系,提出了一系列崭新的合理准则与系统分析。在叶轮机械理论方面,全面发展了中心流线法,有些内容已列入国内外教科书中在叶轮机械三元流动理论方面首先导出了环壁约束条件与给出一系列三元标准解析解。首次集体发现了实用机组中内围带对轴流式压气机不稳定性能的影响,对国内后来多种型号机组的调试起了重要作用。近年导出了工程热物理各分学科的一系列代数显示解析解,如非定常带激波可压流与非线性导热的解析解等。因病于2014年10月4日1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0岁。 

苏元复

苏元复(1910~1991),浙江海宁人。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工程学科的奠基人之一,首创中国高校化学工程专业及其研究机构。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3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35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费留学英国,1937年获曼彻斯特大学工学院硕士学位。曾任华东化工学院副院长和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他长期致力于化学工程学的研究,对液液萃取过程的理论和设备、矿物资源综合利用作出突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发明萃取法提取-,改变了我国-生产的落后面貌;60年代发明萃取法从独居石中提取铀和钍的新工艺,为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70年以后,他主持完成了“转盘塔流体力学返混及传质”、“纤维硼镁矿的综合利用”、“萃取法提取食品级柠檬酸”、“萃取法制取磷酸二氢钾肥料的新过程”、“浸取—萃取联合法”等理论和应用研究,改进了转盘塔、翻斗萃取器、垂直管道反应器等设备,科研成果大多已工业化,获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萨格勒布国际博览会金奖、石油部优秀科技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编译第一部中文版《化工原理》等化工教材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专利7项,培育了大批化工高级人才。他的研究成果和学术思想对我国现代化学工程学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 

游效曾

游效曾,男,无机化学家,1934年1月生。1955年获武汉大学学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南京大学配位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化学组评委,《无机化学评论》国际编委,《中国科学》化学部编委,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学报》主编。曾任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无机学科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奖和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组评委,《英国皇家学会道尔顿通讯》、《斯堪的纳维亚化学学报》、《无机化学通讯》国际编委。

丁舜年

丁舜年,(1910.12.4-2004.9.20),电机工程学家。原籍浙江长兴,生于江苏泰兴。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机械工业局机械电子工程师进修大学电气学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一级工程师)。主持设计了国内自制最大的交流同步发电机,低噪声新型“华生”牌电扇。主持筹建上海电机厂,领导闵行电机新厂设计工作。领导设计了国内最大的高速感应电动机,研制成功无轨电车直流牵引电机。建立了一机部系统内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站。指导研制成功许多新产品,如高精度控制微电机(包括自整角机、伺服电机)和磁放大器等指导研制成功新型电工材料和新型绝缘材料。领导和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10万、20万、6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成套设备的研制工作。对发展我国电机、电器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郝柏林

郝柏林, 理论物理学家 1934年6月26日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乌克兰哈尔科夫大学。1961~1963年在莫斯科大学和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作研究生。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所长。、

主要从事理论物理、非线性科学和理论生命科学研究,在固体电子能谱和声子谱、金属红外性质、高分子半导体理论、统计物理、天线理论、地震分析、混沌动力学和符号动力学、理论生命科学等领域取得多项重要果。 1992年、1999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93年、2000年先后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8年3月7日16时39分,因病不幸于北京公安医院逝世,享年84岁。

返回顶部